王瑶(1914.5.7—1989.12.13),字昭琛,山西平遥人,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,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奠基者、学科的“第一代学人”。
其《中国新文学史稿》是我国最早具有完备系统的现代文学史专著之一,其主持创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、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是学科重要的机构平台,其所指导的学生钱理群、温儒敏、吴福辉、陈平原等,均成为新时期学科重要的有生力量。
王瑶
2024年是王瑶诞辰110周年,为纪念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贡献,中国现代文学馆将于5月7日举办“魏晋风度与五四精神——王瑶和他的世界”专题展。
王瑶既是中古文学专家,又是现代文学学科奠基者;既是学人,也是战士;既是有学问的学者,也是有性格的学者。这种立体而富于张力的人生形态,是展标“魏晋风度与五四精神”的意旨所在。展览以王瑶生平为线索,亦有意呈现他所置身的时代,这是副标题“王瑶和他的世界”的落脚点。
展览包括引子和四个部分。
引子·竟日居之
“竟日居”是王瑶晚年书斋,系其时所居镜春园拆字所得。这一区域以实物、声音等展品,印象式地还原了王瑶书斋实景,使您能够走入“竟日居”,直观领略王瑶的精神风貌。
王瑶晚年手书“竟日居”斋名
王瑶旧物
烟斗、珐琅烟碟、蓝釉象耳六方瓶、台灯
王瑶的自我介绍手稿(1987)
刊于《为清华十级(1934—1938—1988)纪念刊》
王瑶自我介绍
在校时诸多平平,鲜为人知。惟斯时曾两系囹圄,又一度主编《清华周刊》,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。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,乏善可述,今仍忝任北京大学教席。迩来垂垂老矣,华发满颠,齿转黄黑,颇符“颠倒黑白”之讥;而浓茗时啜,烟斗常衔,亦谙“水深火热”之味。惟乡音未改,出语多谐,时乘单车横冲直撞,似犹未失故态耳。
含苞脱颖
“含苞脱颖”出自王瑶的清华同窗赵俪生。王瑶早年就学于清华大学中文系,一度积极参与到进步学生的爱国运动中,这一部分展示王瑶青年时代的经历。
平遥道备村王瑶旧居之今与昔
(分别拍摄于1982年和2024年)
王瑶任总编时的《清华周刊》封面
南渡北归
1937年,全面抗战爆发。1942年,王瑶南下西南联大复学,在这里开始了他作为古典文学学者的生涯。西南联大时期的王瑶师从朱自清、闻一多,其研究成果后结集为《中古文学史论》,是这一领域的开拓性著作。
这一部分通过图书、书画以及王瑶、朱自清、闻一多等人的手稿,展现了抗战时期王瑶不辍弦歌、潜心学术的经历。
在这一区域,还设置了还原王瑶战时迁徙路线的互动装置“坷坎略记”,您可跟随王瑶的脚步,穿越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。
王瑶学位论文《魏晋文论的发展》封面,有朱自清、
闻一多的打分,均为85分
任教清华时期王瑶(二排右二)和同事们的合照
二排右五为朱自清,右三为陈梦家
互动装置“坷坎略记”
燕园纪历
新中国成立后,现代文学被设置为高校中文系的必修课程,王瑶也从中古文学转向了现代文学,成为了这一学科的“第一代学人”。1952年,王瑶被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,在这里完成了他绝大多数的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,首要的著作便是他的《中国新文学史稿》。
除了王瑶的现代文学研究,这一部分也介绍了王瑶同时代的学者李何林、唐弢等人的概况。
《中国新文学史稿》的几个版本:
1951年开明书店版
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版
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版
《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连系》
手稿(1956年),这是王瑶最重要的鲁迅研究论文之一
润花著果
王瑶晚年自编文集名《润华集》,是这一部分命名的由来。新时期以还,中国现代文学学科面临开始了学科重建,王瑶则将他这一时期的经历全部投入了学科的机构、人才建设。
这一部分借助书信、照片,展示了王瑶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和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的创设,与弟子的交往和台港澳及海外学者的交流。
赵园、钱理群、温儒敏、陈平原等学者为此次纪念活动专门录制了回忆王瑶的对谈,您可在展厅看到这次对谈的视频,视频中还展示了镜春园的现貌。
王瑶和学生们的合影
前排左起依次为钱理群、王瑶、吴福辉
后排左起依次为陈平原、张玫珊、温儒敏
1984年访问日本时在东京迪士尼游玩的王瑶
本次展览陈列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藏王瑶家属捐赠的百余件展品,同时借展了王瑶捐赠北京大学档案馆的诸多手稿(复制件)。展品包括照片、手稿、书信、影像、实物、藏书等多个品类,以求立体地还原王瑶的一生,同时照见其同时代人的生命经验,从而触摸以此为对象、又以此为动力的现代文学学科。
此外,还有文学馆珍藏展品王瑶先生会议发言录音,期待大家来馆中聆听,这可是我们已知现存的三段录音之一哦!快来文学馆在先生讲演中沉浸式观展吧!
开展时间:2024年5月7日
展览地点:中国现代文学馆C座二层二号展厅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