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馆讯速递 当前位置:首页 > 馆讯速递
砥砺奋进,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学华章
  来源:《文艺报》2024年1月12日1版 [ ]

砥砺奋进,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学华章

——中国作协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谋划2024年文学工作(之三)

 

过去一年,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,中国作协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正确方向,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与人民同心、与时代同行,为党和国家事业劈波斩浪、行稳致远作出新的贡献。岁序更替,华章又新。新征程上,中国作协各部门各单位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从中汲取中国文学薪火相传、蓬勃发展的智慧和力量,继续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,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华章。

 

近年来,中国现代文学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全力推动博物馆化进程,认定国家一级文物140件,馆藏总数达到91.58万件,文物20.38万件,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,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。2024年,中国现代文学馆将努力打造人气活跃的文学现场、让人敬重的文学阵地、数字赋能文学的靓丽窗口。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之际,举办学术性与公共性兼具的“新时代文学成就展”主题展览。围绕“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”“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”“作家活动周”等,加大新时代文学作品征集力度,充分展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成就。开展博物馆定级,加强文物保护、研究、展示、利用,让饱含文学之美的文物活起来。持续抓好革命文物的征集、申报及数字化、研究、展示工作。发挥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、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、《丛刊》年度优秀论文奖、“青春之歌”奖学金及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、特邀研究员作用,加强青年文学理论评论队伍建设,更好发挥导向引领作用。以研讨会、纪念会、专题展览等形式纪念知名作家诞辰,弘扬中国文学优良传统,营造尊重作家的良好氛围。积极探索全媒体时代文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路径,拓展红色经典文学传播的新路径,开展数智博物馆项目建设,探索打造具有凝聚功能的社交互动平台。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,提升展览策划、承接和服务保障能力,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。深化全国文学馆联盟和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工作,促进优质文学特色资源的流动和活用,扩大文学馆公众影响力。积极推进港澳台作家及海外华文作家资料征集,不断增进和港澳台作家及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交流、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,共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
 

过去的一年,正处于转企改革过渡期的中国作家出版集团,扎实开展主题教育,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积极加强文学阵地建设管理,精心组织开展品牌活动,为服务作协中心工作和文学事业发展全局作出了积极贡献。2024年,集团将继续围绕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,强化理论武装,以学习、宣传、贯彻、研究、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线,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。提升政治能力,坚持政治家办社办报办刊办网,完善意识形态监督检查机制,持续发挥审读委员会作用,建好、用好、管好阵地。坚持守正创新,巩固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》、“文学新批评”微信公众号等文艺理论研究和评论阵地,提升中国作家网平台内容质量与传播效能。积极拓展思路,做好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“中国作家馆”参展工作,提升品牌影响力;充分发挥全国文学报刊联盟作用,团结凝聚文学力量,积极寻求与社会力量的长期合作,为联盟长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。持续深化与芒果TV等的战略合作,深入研究文学母本与影视改编的契合点,办好芒果TV作品研讨、征文活动,统筹协调各报刊优质文学资源推荐,助推文学与影视融合发展。提振士气,攻坚克难,以更强的决心和更大的魄力,推进集团转企工作与所属企业公司制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,团结带领干部职工为开拓集团新局面、推动文学事业繁荣发展贡献新力量。

 

作为推动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,《民族文学》始终以发掘优秀民族文学作品为己任,为推动各民族人心归聚、精神相依,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作出了贡献。2024年,《民族文学》将继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大力发掘、编发、推出优秀民族文学作品,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资源,用心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。汉文版将继续大力度约组和编发优秀长篇小说,响应中国作协的“两个计划”。汉文版和民文版继续分别开设“聚焦新时代”“奋斗新时代”专栏,以书写各族人民紧跟时代步伐、共同团结奋斗、共同繁荣发展的优秀文学作品讴歌新时代的新现实和新风貌。汉文版继续开设“亮丽内蒙古”翻译作品专栏,做好优秀作品推介工作。办好“雪峰山杯·共有家园”征文大赛。重视各民族青年作家的培养,汉文版“本刊新人”栏目将加强培养和扶持“90后”“00后”青年作家以及人口较少民族作家,加大力度培养民族文学新生力量。进一步加强汉文版“云客厅”栏目建设,通过新媒体互动,拓展工作半径,扩大《民族文学》的覆盖面和受众面。以新成立的《民族文学》创阅中心为平台,开门办刊,深接地气,辅导、培训民族地区基层作者,使刊物走进民族地区更多读者中间。

 

2024年《中国作家》继续发挥文坛独有的一刊三版特色,文学版、纪实版、影视版三轮驱动,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作协“两个计划”等重点工作,在不同的创作领域持续打造自己的独特优势。新的一年三个版均在版面创新上下功夫,文学版将开辟“网络文学精品连载”栏目,以适应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新形势,促进传统文学期刊与网络文学的融合发展,力图以优质多元的网络文学作品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,一批篇幅在30万字左右、弘扬主流价值观、具有网络热度的网络文学精品将与读者见面。首期推出网络长篇小说《我的黄河我的城》,这也是传统文学期刊与网络文学的首次联姻。纪实版在继续抓好主旋律题材创作、关注社会热点外,还将大力拓宽人文视野,增加历史文化含量,做到火热现实与深远历史、宏大叙事与百姓生活、家国情怀与文化意蕴并重。首期推出反映我国芯片产业的报告文学《中国“芯”路》,深度叙写我国芯片产业发展历程、彰显民族精神;春节临近,又到春运高峰时期,首部反映中国铁路互联网客票系统的长篇报告文学《12306密码》即将推出。影视版积极融入中国电影新生态,与中央戏剧学院、北京电影学院、上海戏剧学院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等联合发起“青年编剧成长计划”,从源头抓剧本,为青年编剧在新时代脱颖而出打造新平台。增设“范本”栏目,为广大读者和编剧呈现更多类型多样、风格鲜明、品质精湛,具有典范意义的影视文本,积极引导影视剧本质量的提升。

 

2023年是作家出版社创社70周年。近年来,作家出版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加强现实题材出版规划,出版了一大批脍炙人口、催人奋进的时代经典,为推动新时代文学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。2024年,作家出版社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,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以实施精品出版、品牌经营、融合发展、人才集聚等新战略举措,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。深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,着力出版一批文学精品力作,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国作协重点工作任务,抓住重要时间节点,策划推出一批主题出版重点图书,做强做优主题出版。扎实推进“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”相关工作向纵深开展,对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进行严格把关和充分论证,拓展“两个计划”的书写空间,提升创作成果的文学品质。主动拓展宣传资源,提高创作计划成果的销售转化率,推动创作计划成果与各种现代传播形态的深度融合。以名家名作为重点,接续打造一批“双效”俱佳的原创文学精品。坚持守正创新,不断建立完善适应新时代出版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。以推动青年作家、新作家、基层作家和重点作品创作出版为核心,以“作家出版社青新基重作家扶持基金”为后盾,通过围绕重点选题打造精品力作,不断优化作者队伍,持续增强选题质量。大力推进出版融合发展,着力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能力。加强顶层设计,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媒体为精品生产和传播赋能,加大版权开发力度,加强与新媒体渠道和平台的合作互动,提升新媒体营销运营能力,通过实施“作家在线”升级改造等一批融合发展重点项目,带动企业转型和自我造血能力切实提升。

 

2024年,中国作家网将进一步巩固提升网站建设和内容质量,并开展一系列重点工作。网站将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,开设专题、专栏,系统展现和梳理新时代文学发展成就和文学热点。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,做好宣传报道,并依托网站原创频道和驻站内刊及文学报刊等不同平台,开展相关文学活动。围绕作协重点工作,打磨内容,创新形式,进一步整合丰富现有的“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”“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”两个专题,重视发挥文学新力量,推动“两个计划”的宣传推介;做好“作家活动周”、“2024中国文学盛典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之夜”等重要文学活动的宣传报道;策划系列选题、视频等,展现中外文学交流及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相关情况及成果。围绕青年写作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、基层作家写作等主题,开展多场直播活动。特别是将依托有态度、十号会议室、荐书等栏目设置议题,以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,聚焦青年作家和青年写作,加强与青年作家、批评家的联系和互动,扩大青年创作阵地。同时,充实和打造新的传播互动平台,根据不同平台的受众和传播特点,有针对性地推送,探索和扩大优质内容传播方式,也将成为2024年网站工作的重要内容。

 

大道如砥,行者无疆。2024年,中国作协各部门各单位将步履不停,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中,以文学的方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,在文化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新的荣光。

 

(统稿:康春华,参与采写:徐健、任晶晶、许莹、宋晗、康春华、杨茹涵)

友情链接| 联系我们| 网站导航| 法律声明| 浏览建议 中国现代文学馆版权所有  隐私保护
京ICP备12047369号    京公网安备: 1104024400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