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2年3月1日《民权报》在上海创刊。周浩为发行人,戴季陶、何海鸣等任主编。
1917年3月1日,钱玄同在给《新青年》第3卷第1号的信中,表达了对胡适《文学改良刍议》一文的拥护,其中许多主张都比胡适更加激进坚决。
1917年3月1日,陈独秀的论文《儒教与家庭》发表于《新青年》第3卷第1号。
1919年3月1日,叶绍钧的小说《“这也是一个人?”》发表于《新潮》第1卷第3号。
1924年3月1日,鲁迅小说《幸福的家庭——拟许钦文》发表于《妇女杂志》第10卷第3号。
1928年3月1日,钱杏邨的《死去了的阿Q时代》一文发表于《太阳月刊》第3期,连载至第5期。
1929年3月1日,太阳社刊物《新流》月报在上海创刊,1930年改为《拓荒者》。
1929年3月1日,蒋光慈的长篇小说《丽莎的哀怨》开始在《新流月报》连载。
1930年3月1日,鲁迅在《萌芽月刊》第1卷第3期发表《“硬译”与“文学的阶级性”》,批驳梁实秋发表在《新月》上的《论鲁迅先生的“硬译”》和《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?》两文中的资产阶级人性论,阐述了文学的阶级性及文艺与政治等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。
1930年3月1日,《大众文艺》第2卷第3期《新兴文学专号》(上)辟“文艺大众化诸问题”专栏,讨论文艺大众化问题,并发表了冯乃超《大众化的问题》、郭沫若《新兴大众文艺的认识》、郑伯奇《关于文学大众化的问题》、鲁迅《文艺的大众化》、钱杏邮《中国革命文学批判》等文和编辑部召开“文艺大众化座谈会”的记录。
1930年3月1日,柔石的短篇小说《为奴隶的母亲》在《萌芽月刊》第1卷第3期发表。
1934年3月1日,《春光》(月刊)在上海创刊。《春光》创刊号发表郑伯奇《伟大的作品底要求》一文。
1941年3月1日,陈企霞在延安《文艺月报》3期发表《旧故事的新感想》,批评何其芳在一次关于诗的报告中有关诗的主题的论述,何其芳在本刊4期以《给陈企霞同志的一封信》为题,反驳了陈的批评。
1946年3月1日,《北方文化》(半月刊)在张家口创刊。
1948年3月1日,邵荃麟、冯乃超编辑的文艺理论性刊物《大众文艺丛刊》在香港创刊。
1950年3月1日,孙犁的短篇小说《正月》发表在天津《文艺学习》l卷2期。
1951年3月1日,白刃的短篇小说《血战天门顶》发表在《人民文学》3卷5期。
1951年3月1日,萧乾在湖南农村参加土地改革过程中写的长篇通讯《在土地改革中学习》发表在《人民日报》。
1954年3月1日,《光明日报》副刊《文学遗产》创刊。
1955年3月1日,北京市文艺界学习全苏作家代表大会文件。老舍、田间、陈荒煤等在《人民文学》3月号上发表文章谈论学习心得及感受。
1956年3月1日-4月20日,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会在北京举行。周恩来和陈毅在大会上作重要讲话,并观看了演出。茅盾在会上作报告。
1958年3月1日,《文汇报》发表社论《百花怒放,创作繁荣》。
1958年3月1日,高缨的短篇小说《达吉和她的父亲》发表在《红岩》第3期。
1959年3月1日,陶铸的散文《松树的风格》发表在《新观察》第5期。
1959年3月1日,何其芳的《(青春之歌)不可否定》刊登在《中国青年》第5期。
1962年3月1日,《山花》3月号刊登《沙汀、艾芜同志谈文学创作》。
1963年3月1日,沈西蒙(执笔)、漠雁、吕兴臣的话剧《霓虹灯下的哨兵》发表在《解放军文艺》3月号。
1964年3月1日,孙谦的报告文学《大寨英雄谱——陈永贵抗灾记》发表在《火花》3月号。
1965年3月1日,《人民日报》刊登齐向群的文章:《重评孟超新编(李慧娘>》,并加“编者按”说《李慧娘》“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”。
1966年3月1日,金敬迈的文章《做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》发表在《解放军报》上。《光明日报》》2日和《解放军文艺》4月号予以转载。
1972年3月1日,《红旗》第3期发表革命现代京剧剧本《龙江颂》(1972年1月演出本),由上海市《龙江颂》剧组集体改编,并配发蔚青的评论文章《社会主义文艺的又一朵新花》。同期还刊登了雷军的文章《为什么要提倡读一些鲁迅的杂文?》。
1975年3月1日,《红旗》第3期刊登姚文元的《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》和梁效的《批判因循守旧,坚持继续革命》。
1976年3月1日,《红旗》杂志第3期刊登姚文元审定的“初澜”的文章《坚持文艺革命,反击右倾翻案风》。文章认为“当前文艺战线两个阶级、两条路线上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如何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问题。”“反击右倾翻案风”矛头直指邓小平同志。
1979年3月1日,《人民日报》报道:文化部党组做出决定并经上级批准,为原文化部大错案彻底平反。决定指出:解放后十七年文化艺术各个领域的工作成绩是主要的,根本不存在什么“文艺黑线”、“黑线代表人物”问题;凡是受到所谓“旧文化部”、“帝王将相部、才子佳人部、外国死人部”、“文艺黑线”牵连和打击的同志一律彻底平反。
1981年3月1日,《文艺报》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。《文艺报》第7期起开辟“中篇小说评论特辑”专栏。
1982年3月1日,汪曾祺的小说《皮凤三楦房子》、张一弓的小说《黑娃的新闻》发表在《上海文学》第3期上。
1984年3月1日,《文艺报》和《人民文学》编辑部在河北联合召开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座谈会,就如何反映变革中的农村生活、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农民形象等问题进行讨论。
1984年3月1日,邓友梅的小说《“四海”居轶事》发表在《小说界》第2期。
1985年3月1日,赵本夫的小说《绝唱》发表在《现代作家》第3期。
古华的小说《雾界山风月》、贾平凹的小说《蒿子梅》发表在《上海文学》第3期。
1987年3月1日,蔡其矫的诗《倾诉》、莫言的短篇小说《罪过》发表在《上海文学》第3期。
1988年3月1日,赵丽宏的散文《孔雀翎》发表在《散文》第3期上。
1991年3月1日,中共中央邀请文艺界知名人士到中南海座谈,共商繁荣我国文艺事业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计。江泽民总书记作题为《团结奋斗,繁荣社会主义文艺》的讲话。
1991年3月1日,中共中央宣传部、文化部、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《关于当前繁荣文艺创作的意见》。
1991年3月1日,马原的小说《双重生活》发表在《鸭绿江》第3期。
1993年3月1日,迟子建的短篇小说《守灵人不说话》发表在《作家》第3期。
1999年3月1日,臧棣的诗《燕园纪事》及陈超的《少就是多:我看到的臧棣》、金仁顺的短篇小说《四封来信和一篇来稿》、李冯、邱华栋、李洱等的谈话录《个人写作与宏大叙事》发表在《作家》第3期。
|